0571-85229858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招生政策及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6688体育手机版登录入口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6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4年招生政策及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冯其红,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团委书记王晓勇,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杜彩凤,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转设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2年2月正式揭牌。作为东营市唯一一所公高校,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2023年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学校在同类高校中位列第5名、获评“优秀”等次。学校典型经验做法和改革发展成绩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面介绍一下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地处胜利油田重要石油工业基地,有扎实的石油石化学科办学基础。学校以能源类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为统领,重点打造了新能源工程类、化工安全类、智能制造类等专业集群。立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黄河国家战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紧跟东营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学校积极在“双碳”、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以及绿氢、绿电等未来产业进行学科布局,新获批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地球探测等6个“四新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在重点发展理工科专业的同时,科学设置、协同发展经济管理类、教育艺术类等人文社科专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文法学院、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大数据与基础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物医药与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持续加大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博士引育力度,全面深化师资队伍体制机制改革,集聚了一批引领学科专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教职工630余人,其中博士15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9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220余人,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担任。

  近年来,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引擎,全面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综合提升,引育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引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山东省教学名师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余人,建设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等省部级人才团队5个,聘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双聘教授”6人来校工作,初步建成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实施通识基础课程“筑基计划”、专业核心课程“强化计划”、实训设计课程“卓越计划”重点课程建设三大计划,构建起高水平课程育人体系。现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223个,与11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15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实习实训基地(中心)入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省级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学院为牵引,与石大胜华、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等18家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导师制、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的毕业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同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依托文化、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育人平台,开展了系列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学科竞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近两年,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4项,在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

  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拥有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诸多优势产业集群,11家企业入围2023中国500强企业,而且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东营市在全国全省大格局、在黄河全流域的地位愈加凸显,这些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学校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多方拓宽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工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位居省属本科高校第一梯队,获评全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单位。学生考研率持续上升,每年有1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25%以上同学被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每年有10%左右入职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500强、山东省500强企业,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生源质量也在逐年提高,2024年,学校共有33个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2900人。其中,省内投放计划2139人,省外投放计划761人;普通类计划招生2550人,艺术类计划招生120人,春季高考计划招生230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提升。学校沿用了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校区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建有工程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及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0余个。依托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在油气高效开发、绿色低碳转化等领域布局了一批特色鲜明、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建有“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有机化工材料合成工程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碳中和绿色能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上级科研平台,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等14个市级科研平台。

  近几年,在东营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启动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和改造工程,相继维修改造了学生公寓、餐厅、北门广场等教学生活设施,按照创建“标准化公寓”要求,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宿舍内加装了淋浴设施、设置了独立卫浴。为打造高端的办学育人环境,去年新建成2栋学生公寓楼,今年暑假还要开工建设1栋学生公寓楼,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学校餐厅今年获评全省高校“星级食堂”,校园服务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校地企深度融合发展。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融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势,形成政校企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东营市委、市政府明确“支持学院就是支持自己、服务学院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出台了《关于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力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不断深化拓展与东营市各县区、胜利油田、相关科研院所及地方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与胜利油田、东营齐润6688体育手机版登录入口、海科、垦利石化、利华益、海盛集团等10余家地方龙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在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构建了良好的产教研融合发展体系;为推动学校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学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学生校际间的交流学习,通过学分、成绩互认等形式,实现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去年与埃及开罗大学、土耳其巴赫切谢希尔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学校代表团刚刚出访了俄罗斯、西班牙、法国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尽管学校是一所新转设的高校,但植根于东营这座现代化工业城市,在上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有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共建援建支持,学校呈现出众多后发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学校秉承着“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理念,正朝着建设成为一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省内有重大影响、行业有重要地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迈进,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欢迎广大学生能走进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了解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报考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感谢您对学校的关心!2024年,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招生计划2900人,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山东省内招生2139人,省外招生761人。今年在山东省内增加招生计划92人,持续扩大省内招生比例,大力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共有招生专业33个,其中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占比58%,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契合度高。

  为了便于大家全面了解学校的专业,学校招生信息网上(设置了学院专业视频、图文介绍等,方便大家查询。招生信息网上还可以查询今年的招生计划、往年各个省份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等情况,为大家报考我校及相关专业提供参考。自6月19日以来,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招生视频号上一直有在线专业直播活动,欢迎广大考生及时查看!

  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关于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要求,聚焦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山东省6997产业布局及东营市产业发展需求,加快设置一批“双碳”、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及绿氢、绿电等未来产业相关的专业,今年新增了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地球探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招生。学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实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转出学院不设限制,由转入学院设置考核条件,重点考查学生专业兴趣和特长。学校每年4月开展转专业工作,每一年的转专业政策以学校当年通知为准。

  刚才冯校长说到,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位居省属本科高校第一梯队,获评全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单位,请问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简单介绍一下2025届毕业生的生源情况。

  首先感谢您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关注和认可,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推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一是深化就业“一把手”工程。学校将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长效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就业工作方案、部署学校就业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毕业生开拓高质量就业路径。截至目前校院两级共开展“访企拓岗”专项活动230次,举办了“就选山东”“职引未来”等大型企业招聘会3次,组织专场宣讲活动260余次,累计与678家用人单位达成用人协议,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6000多个。

  二是多措并举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扎实开展就业促进周、家校共育促就业、“百日冲刺”促就业等活动,确保就业工作的推进实效;立足毕业生求职需求,结合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想方设法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新空间;充分发挥“24365校园招聘网”的作用,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学院组织“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提升校园招聘实效;加强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做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军入伍”等多元化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岗位推荐、意向毕业生到目标企业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就业。

  三是构建网格化就业帮扶体系。学校建立家庭特殊学生、离校未就业学生“一档、二抚、三推、四荐”就业帮扶体系,鼓励零就业家庭等各类特殊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做细做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台账,针对已经离校暂未就业的毕业生不定时精准推送岗位,动态跟踪,随时把握求职需求,家校联动做好就业帮扶,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

  我校2025届毕业生预计毕业人数约2400人,其中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约1900余人,市场营销、学前教育、英语等文科类专业毕业生约400余人。学校积极欢迎社会各界、企业事业单位到校招聘人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